——广西壮族自治区“三避”技术趋利避害促进农业稳定增收 0
50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后,南方的大地满目凋敝,但在广西阳朔县金橘种植基地,人们却惊喜地看到丰收的景象:在白色薄膜的呵护下,满山遍野的金橘树上金灿灿的金橘挂满枝头。据介绍,当地的6万多亩金橘,由于大部分实施了“树冠盖膜留树保鲜”避雨避寒技术,损失不到10%。
金橘覆盖防寒技术再次展示了“三避”技术的神奇魅力。这项技术得到了前来检查指导抗灾救灾工作的农业部部长孙政才的高度赞赏。
神奇“三避”技术:广西500多万亩农作物免受寒冻
广西农作物避雨(防暴雨、酸雨、梅雨)、避寒(抗严寒、霜冻)、避晒(防日灼、抗高温)技术,是指采取一定的人工简易实用设施,配套适当的技术手段,对影响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不良环境条件加以克服的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其中以薄膜覆盖为特点的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树冠盖膜等避寒技术模式,在冬种作物和春耕春种作物栽培管理中,可发挥重要的防冻御寒作用。
自1月12日开始,在广西持续肆虐近20天的低温冷冻天气,给广西热带、亚热带作物的生长带来严峻考验,农作物受灾面积880多万亩。在严重的灾害面前,广西推广的“三避”技术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在避寒拱棚农膜、地表栽培地膜双膜覆膜技术的双重保护下,蕉苗拱棚内测试的温度达到17摄氏度,隆安县金穗公司刚栽下的万亩香蕉苗长势良好。在受灾严重的桂林市临桂县中庸、宛田等乡镇,大片的柑橘林树顶上都罩上了一层白色的塑料膜,有效防止了冰雪直接冻伤果树叶芽。在玉林市兴业县一些乡镇,往年自然生长的越冬马铃薯在塑料大棚的保护下,仍是生机勃勃。
目前,广西“三避”技术栽培模式多达50多类,涉及的农作物品种近600多种。在此次灾害中,被农民形象称之为“盖被”的避寒技术使500多万亩农作物免受寒冻。
避雨、避寒、避晒:科学避害实现四增
地处亚热带的广西,温光条件好,但自然灾害频繁。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广西农业部门创造性地把传统耕作技术与地膜覆盖、塑料大棚、人工温室、防虫网室、遮阳网棚、果实套袋等现代科技成果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组装配套和集成应用,并广泛应用到水果、蔬菜、中药材、花卉、烟叶、桑蚕、水稻、玉米等多种农作物,使“看老天脸色”的农业生产开始摆脱自然环境束缚,有效地实现了农作物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
———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优质高产高效。“三避”栽培受外界条件影响小,可控程度明显提高,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局部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热、气、水、肥的作用,发挥作物最大潜能。据各地多年对比试验,应用“三避”技术栽培金橘、提子、草莓、西瓜、甜瓜等,亩产值都在1万元以上;采用地膜+膜下滴灌栽培的菊花,单季亩产值达3万元以上。
———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实现趋利避害增收。“三避”技术可最大限度地摆脱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减轻暴雨、热、冻、风、霜等气象灾害和病虫灾害。葡萄等水果避雨栽培,能有效化解影响开花受粉、果实膨大和滋生病虫害的南方雨害和在久旱时突然遇雨导致大量落果裂果的难题;玉米地膜覆盖,既防寒保温又保持水土,苗齐而粗壮,增产20%左右,每亩增收100多元。水果实施套袋,保护果实不受外界侵害,果实外观漂亮品质好,卖价高。
———突出解决环保难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三避”技术,减少农作物感染病虫和不良损害,克服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用药、投入、用工、残留的“四多”和产量、质量、效益“三低”问题,符合人民对农产品生态、环保的需求,有利于打造名优品牌。如葡萄避雨栽培可减少病虫害60%以上,减少喷药次数80%左右。此外,广西各地在推广“三避”技术中,结合使用频振式诱虫灯,配套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综合防治,实行“猪—沼—果(菜、瓜等)—灯—鱼—黄板”等生态模式,进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有效降低农田及作物产品有害物质残留,对保护害虫天敌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十分有利,是发展生态农业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措施。
四两拨千斤:成就农业最高含金量项目
说起“三避”技术的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用“四两拨千斤”来形容。昭平县推广的“茶园稻草覆根避寒”技术虽只在茶园树根行间盖草,却收到了“避寒、保温、保水、保土、保肥、保质、保量,提早上市,增产增收”的多重效果。由于冰冻影响,今春广西大部分地区春茶推迟开采,而昭平的茶叶仍然正常上市。据昭平农业局测算,每亩需稻草500斤,花一个人工,折合100元,可多收30公斤鲜叶,扣除成本后农民每亩纯增收500元。
广西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为主,各家各户分散经营,规模较小,农民投入能力有限。“三避”技术以农业简易设施为载体,针对农作物某一种或几种特定用途设计,能适应农作物生长关键期的特殊需要,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特点,深受农民欢迎。一经发动推广,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2007年推广面积达1360多万亩,累计推广面积超过4000万亩,新增农业效益70亿元以上,成为全区“含金量”最高的农业项目。
作为广西“十一五”期间农业实用新技术重点推广项目,到2015年,全区农作物计划推广应用“三避”技术总面积将达到2600万亩。其中经济作物2000万亩,粮油作物600万亩。
|